2013年11月1-2日,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2013學術年會在濟南山東財經大學成功召開。來自環保部、國家煙草局、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國內30余所高校的50余位環境會計方面的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上,全國環境會計專家匯聚一堂,緊密圍繞我國會計改革和環境保護大局,為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開展理論攻關和學術交流。
開幕式由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王愛國教授主持。開幕式上,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財經大學副校長綦好東教授首先致辭,對與會者表示熱烈歡迎,對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2013年學術年會在山東財大召開表示感謝,并介紹了山東財經大學及山財會計學院近年發展情況。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守華教授在致辭中首先感謝東道主給予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周到的安排,并指出,財政部相關方面、中國會計學會會長充分肯定并且非常重視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傮w看,近年來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工作穩步推進,積極探索,儲備了知識、凝聚了共識、培養了人才、展示了成果。在基礎理論、排放權會計、碳會計、環境審計、環境績效評價、物質流會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環委會2012北京工作會議曾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會計理論研究要從政治、政策、實務三方面努力。當前,在政治上,迎來了環境會計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已多次就保護環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表重要講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包括生態文明在內的“五位一體”總布局。這為開展環境會計研究指明了方向,我國環境會計理論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領會,形成對全局有指導意義的重大理論成果和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目前《環境保護法》已第三次提請全國人大審議,今后一段時期環境會計研究工作就要跟蹤環保法的修訂,研究與環境會計關系密切的生態價值補償、財政投入、單位主管人員人身處罰、環保考核結果公開、土壤評估修復等方面的規定,進一步發揮環境會計在國家環保事業中的基礎性作用。在政策咨詢方面,要結合法律修訂開展好環境管理會計研究、環境成本研究、環境負債研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特殊環境會計問題研究等,爭取形成全國統一的“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辦法”和“環境管理會計指南”,供財政部制定政策參考。在實務方面,進一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要到環境友好型企業驗證理論,又要到某一行業的重污染企業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既要為政府建言獻策,又要為企業提供實務指導。同時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聯系財政部、環保部、研究機構、企業等部門和相關單位,促進相互協調與合作。最后,周守華主任表示,環委會將進一步注重組織建設,搭建好開展環境會計研究的平臺。
隨后王立彥教授主持了大會主題報告。蘭州商學院周一虹教授基于BP墨西哥灣和康菲勃海灣漏油事故的案例,通過對比分析,探討了在康菲勃海灣漏油事故中使用環境重置成本法的可行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唐國平教授分析了環境會計的研究邊界、切入點,認為環境成本定價和計量可做為重點;中南大學肖序教授探討了碳交易總量與交易機制下配額、碳信用的會計確認問題;環保部環境規劃院蔣洪強研究員在對《環境保護法》修訂做了說明后,探討了環境審計的理論基礎和評價指標體系;山東財經大學王愛國教授認為大范圍霧霾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碳排放過量,控制碳排放過量的首選手段是市場機制,碳鑒證應成為審計業務的新領域。
分組報告中,六個分會場近50名代表分別從環境會計、環境審計、環境財務、環境成本、環境法規、環境評價等6個領域,對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報告和點評。年會讓所有參會者都享受到了一場精美的學術盛宴。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唐國平教授對本次大會進行了總結。會議認為本次環境會計學術交流取得以下突破和階段性成果;
一、環境成本理論研究進一步繁榮。環境成本基本理論認為,應按企業所發生的環境成本支出動因,從物質流轉和能源消耗的角度,采用環境資源輸入企業和企業活動對環境輸出的資源流轉平衡的理論,來定義環境成本的概念、對環境成本進行確認及分類;企業發生的環境成本應是外部環境成本和內部環境成本的統一,即環境成本應是一個包含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級成本、資源維護成本和環境保護成本的多層次概念。對環境成本的會計處理的兩大難點——資本化與費用化進行了深入分析;根據環境成本的分類原則,設置環境成本核算賬戶;依據環境成本的支出方法,提出了環境成本的賬務處理方法;對國內外環境成本報告的實踐進展、內容形式進行了綜合評述,指出了我國環境成本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構建了詳細的企業環境成本報告框架。特別建議對環境成本計量后,企業還應根據一定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編制環境成本報告。與財務成本不同的是,環境成本的會計處理更加困難,賬戶設置也更加復雜,環境成本報告的內容與形式也與財務成本報告有所不同。
二、目前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注重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的研究。隨著我國碳交易、排放權市場的建立和交易的活躍,代表們提出了各自關于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核算的設想,探討了碳排放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的計量方法。通過分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近年油氣資產棄置義務的計量,測算了企業對未來棄置義務的支付能力,提示了企業可能存在潛在的償債風險。為落實生態補償政策,提出了計算補償額度的方法,即環境重置成本法,在明確污染主體,科學鑒定污染產權關系的基礎上,運用環境重置成本法計算出環境被破壞后將其恢復原狀所要支出的費用,用以計算環境影響的經濟價值。這一方法已在長慶油田生態價值補償中得到具體運用。從國民核算體系視角出發,支持SGDP(可持續國內生產總值)概念,即GDP中要扣除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生態退化成本、預防性支出、災害事故損失后,才是可持續國內生產總值。SGDP在沿海某省應用后顯示,2006—2010年,該省環境成本為1737--2482億元之間,占GDP比重在8.02-6.07%之間,這是經濟增長的虛增部分,也是該省為經濟增長付出的環境代價。探討了評估技術在環境會計中的運用。在不成熟市場或沒有市場價值情況下,資產評估通過開展環境產品、環境服務、環境損害的數量核查技術研究和價值量評估技術研究,為環境會計確認、計量和信息披露提供充分考慮了環境因素的信息,作為現有會計信息的補充。對環境成本的制造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全成本法、差額成本法等計量方法作了交流。
三、環境保護法修訂備受關注與期待。在環境法規建設方面,《環境保護法》修訂引起了代表的關注和期待。代表們認為,環境保護法修正草案第三次提請審議稿在以下方面有創新:一是進一步明確了從國家層面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二是政府應加大環境保護財政投入。三是增加對單位主管人員人身處罰。四是環保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五是擬訂經濟政策要考慮環境因素。會議認為,《環境保護法》修訂完成后,環境會計核算、信息披露和環境績效評價等理論研究要適應新《環境保護法》的規定。
四、集中討論了完善政府環境補貼政策問題。代表們認為,政府應制定統一的環保產品類別規定,使中央企業和上市公司率先節能減排。政府應完善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財政補貼發放流程,應包括內部核算、獨立評估、補貼發放、監督評價四個階段。
五、環境審計研究進一步深入。初步設計了環境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總體框架,特別是針對水資源審計的特點,建立了水環境審計指標的使用和評價方法。使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有技術規范可循。探討了以政府環境審計為指導、注冊會計師環境審計為主體、企事業單位內部環境審計為基礎的“三位一體”環境審計監督體系。
學術年會期間,環委會還召開了2013年第二次委員工作會議,對環境會計研究工作重點、研究平臺構建及第二天大會的程序等進行了研究。會議決定下屆年會由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聯合承辦。
特別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實施生態文明的制度安排。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稕Q定》還第一次從會計審計角度提出,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要建立健全上述制度,要求環境會計理論體系進一步繁榮、環境會計實務統一規范。為此,全國環境會計工作者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善于分析、回答理論和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要密切關注我國經濟社會和國際環境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勢,積極開拓新的環境會計理論研究領域,創新理論研究方法,努力開創環境會計理論研究新局面。
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