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王軍
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是當今世界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我們積極推進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使之成為一種“風暴”,席卷各類經濟實體、震動了企業管理內核;又恰似一場“甘霖”,飄灑在各片經濟沃土、滋潤著企業的管理田園。
正因懷著極大的希冀,當我聞著《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征文集選(2011年)》(以下簡稱《征文集選》)芬芳的墨香時,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對內控探索者的敬意,腦海里漸漸浮現一幅清晰的內控路徑圖。
內控有徑,徑在機制,韻在文化。
人是內控的主體,也是內控的客體。內部控制的過程,需要加強業務的控制,也需要增強全員的約束;需要強化機制的制衡,也需要增強文化的潤澤;需要加強規范的管理,也需要激起發展的活力。好的企業文化對內控建設不可或缺,有助于實現“人企合一”,提升執行力,使內控建設形成溢價、產生增值。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機制流程是企業的“神經系統”,文化環境是企業的循環“血液”,內部控制是企業“大腦發出的指令”。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彌漫著數千年濃郁農耕氣息、流淌著數千年濃厚思辨血液的國度,人與情相連,禮與法相扣,企業管理背后沉淀的往往是中國傳統儒道法等哲學之脈。內部控制建設,為探索建立具有鮮明民族個性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提供了一個契機。
《征文集選》中有很多反映內控機制和內控文化的好文章,提出了很多好的思路和愿景,這是一個可喜現象。我期待著內控建設過程中,涌現出更多的管理哲學家、思想家和實踐家。
內控有徑,徑在借鑒,重在創新。
《征文集選》中有很多基于內控實踐的建設模式和理論模型方面的前沿探索,更有一些首批實施和試點內控規范的企業經驗,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寶藏。在內控實踐中,企業要力避兩種傾向:一種是“一陣風”、“隨大流”;另一種是“換湯不換藥”。內控建設是一個社會性行為,也是一個“常維新”的過程,中國企業內控建設,應該從自身發展需求出發,加強公司治理、目標管理、流程再造、風險管理、合規管理、質量安全管理、環境管理、危機管理等,將內控核心職能常態化。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們”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財富,值得各類型、各地域的企業深入挖掘、分析自省、借鑒提升。
內控有徑,徑在引導,事在人為。
中國企業的內控機制建設,一要靠增強精細化引導,二有賴企業內生式推進。一方面,有關監管部門要進一步總結并形成可供參考和借鑒的分類試點內控典型案例,積極提出和綜合形成不同行業內部控制實施標準和操作指南,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文件,形成高效聯動的實施和監管機制,并著力推進我國內控標準的國際趨同;另一方面,中國企業需要以企業長遠發展目標和當下實際狀況為基礎,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自下而上地進行內部控制的創新思考和規劃落地。這兩個方面,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征文集選》中有很多反映企業內控建設探索過程的文章,也有來自地方一線監管部門的思考,這是一段引人共鳴、激人思索的心路歷程,值得細細品味,深入學習。
財政部會計司、證監會會計部和中國會計報社為這次內控征文活動做了大量細致扎實的工作。我向為此付出努力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內控探索者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內部控制攸關企業未來戰略發展,也將是未來中國打造更多“百年老店”的基石。今天,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建設內部控制;明天,我們將共同收獲更多的企業發展碩果。
內控的道路,我們偕行;內控的未來,我們共建!
(此文系作者為《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征文集選(2011年)》所作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