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至8月28日,由財政部會計司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與政府會計研究所共同承辦的“政府會計改革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隆重召開。來自財政部會計司、國庫司、監督檢查局、教科文司、全國預算與會計研究會等司局及行業學會,衛生部、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科技部、審計署等中央國家機關有關司局,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中國會計學會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政府會計學術界、醫院、高校與地方財政部門等實務界的10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國務院參事、全國預算會計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馮秀華女士,我國著名會計學家、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郭道揚教授,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廈門大學副校長李建發教授,中國會計學會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荊新教授分別以“政府會計改革的思路、方法和主要觀點”、“我國政府會計改革若干問題”、“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和“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的構建”等作了精彩的大會主題發言。
郭道揚教授以我國古代的官廳會計為政府會計發展沿革的歷史起點,提出了“兩種財政”、“兩種權益”與“兩種會計”的觀點。他認為,全面反映國家財政狀況,保護國家財產與公共權益,需要官廳會計(即政府會計),而反映私家財政狀況,保護私有財產與私人權益,則需要公司會計。兩種會計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相輔相成,都處于國家經濟的基礎地位,政府會計改革與公司會計改革同等重要。
馮秀華常務副會長代表全國預算會計研究會在大會主題發言中提出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若干難題,包括:(1)政府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共性與特性;(2)中外政府會計的共性與特性;(3)政府會計、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和區別;(4)如何完善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體系,構建政府財務會計體系,兩種會計體系如何協調與融合;(5)政府會計主體如何界定,按照什么標準進行劃分;(6)政府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基礎的范圍和步驟;(7)政府會計核算系統如何建設;(8)現行預算會計制度如何整合;(9)記賬主體、報告主體、法律責任主體、組織主體等概念如何區分與使用;(10)我國未來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與標準體系中應體現哪些法律、法規的規定;(11)如何培養與儲備我國政府會計的專業人才等。
李建發教授在題為“政府會計改革:難點、突破與思路”的報告中,以近年來媒體披露的一些案例及現行預算會計存在的缺陷闡述了預算會計改革和政府會計建設的迫切性;從法律、體制、機制、理念、技術方法和人員素質等方面分析了政府會計建設的難點;認為政府會計建設應在法律上確立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改革現行的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和公共財務管理機制,明確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的目標,按照“總體規劃,先易后難,重點突破,逐步推進”的原則,穩步推進預算會計改革,建設符合中國實際需要的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體系。在題為“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問題”的報告中,李建發教授在闡明會計概念框架的含義、作用和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建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必要性,評述了學術界關于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主要觀點,提出我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應做到“準確定位、強化功能,借鑒經驗、吸取教訓,突出特色、力求科學,改革創新、求真務實,適當超前、持續完整”。
荊新教授結合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主體、政府會計確認基礎等方面的問題,重點探討了我國政府會計的規范模式。他指出,會計制度強調按照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制定會計標準,它主要規定會計科目的設置和會計報表的格式等,會計制度通常具有強制性或不可選擇性;會計準則按照交易與事項的類型或者會計要素的種類制定會計標準,它主要規范交易和事項的確認、計量和披露,會計準則中通常具有一定開放性與選擇性。荊新教授建議,在我國未來的政府會計規范體系中,預算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將構成整個政府會計體系三元系統結構,其中,預算會計仍適用于制度模式,財務會計可以采用準則模式,而成本會計應采用規則模式。
會議還就財政部發布的《醫院會計制度》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廣泛征求政府主管部門、學術界和實務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