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學會2009年七屆二次理事會
簡 報
(第四期)
中國會計學會七屆二次理事會會務組編 2009年11月7日
重塑公允價值會計
11月7日上午開幕式后,大會邀請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黃世忠教授做題為“重塑公允價值會計”的主題報告。黃世忠教授在開始主題報告之前提出呼吁,要反對對公允價值作出重大修改,特別是反對以預期損失減值模型替代已發生損失減值模型。黃世忠教授的主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黃世忠教授首先介紹了金融危機觸發的會計熱點問題,認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經濟動蕩和救市行動及經濟利益、20國集團首腦峰會及其聲明、歐盟壓力及其不合作威脅以及FSB等國際組織的政策建議對公允價值會計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具體集中在順周期效應、復雜性和透明度等三個問題上,而如何減低順周期效應、減低復雜性和提高透明度也成為理論和實務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黃世忠教授進一步介紹了美國、歐盟等國家和組織內部各方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全面論戰,說明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研究報告觀點,危機發生以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迫于政治壓力所作出的妥協和讓步,指出了美國第157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需要改進的領域,以及公允價值會計的未來前景。
三、黃世忠教授重點介紹了公允價值會計和順周期效應的關系,通過銀行的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論證了FVA順周期效應的影響路徑,認為公允價值會起到漲時助漲,跌時助跌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在經濟蕭條時期,會導致本已惡化的經濟雪上加霜。黃世忠教授提出要特別關注心理反應傳導機制對順周期效應的影響,認為個人的理性會引起集體的非理性。
四、黃世忠教授進一步分析了預期損失減值模型面臨的八大挑戰,具體包括:對數據庫建設的挑戰;對預期現金流量持續評估的挑戰;對成本效益原則的挑戰;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挑戰;抑制盈余管理的挑戰;對信息披露的挑戰;對監管部門的挑戰;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金融機構的挑戰。同時,黃世忠教授提出預期損失減值模型不適用于我國的國情,認為我國是對利率進行管制而非利率市場化,預期損失減值模型缺乏應用的基礎。
五、黃世忠教授提出了會計理論界應對金融危機對財務理論的沖擊加以關注。他認為,與EMH相關的五大財務理論亟需反思,如:市場參與者多是不理性的;資產的證券化對金融的穩定性構成了很大的威脅;我們認為精確的數量模型所依據的假設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以此計量金融風險可靠性大打折扣;市場管制總是滯后于金融創新,難以阻止金融機構的冒險行為;金融創新并不一定能為社會創造價值,金融創新只有和實體經濟關聯才有價值,而現在的金融創新多聚焦于虛擬經濟,甚至是為創新而創新,成為吞噬投資者利益的巨大黑洞。
六、最后,黃世忠教授認為我國不僅要緊密關注IASB和FASB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修訂,更要積極參與并對公允價值會計的變遷走向施加作為新興市場國家代表的影響。國內的學術界和實務界也要聯合起來,向IASB積極傳遞信號,避免公允價值修訂對我國經濟和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根據記錄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本次會計學會理事會會務組聯絡處:江西飯店8142、8138房間
中國會計學會七屆二次理事會會務組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江西省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郵政編碼:330013 聯系電話:0791-381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