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6日上午,中國會計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隆重開幕。本次年會主題是中國會計改革與經濟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共220余人參加了大會。財政部副部長、中國會計學會會長朱光耀,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中國會計學會秘書長劉光忠,中國會計學會副秘書長周守華,中國會計學會教育分會前任會長戴德明教授、候任會長王竹泉教授以及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高一斌院長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會計學會教育分會會長、重慶大學劉星教授主持。
首先,財政部朱光耀副部長向大會做了關于當前全球經濟秩序發展變化的報告。他從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貨幣儲備體系的建立出發,結合二戰后經濟金融發展進程,指出西方媒體關于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貨幣儲備體系的建立是對傳統經濟金融體系的挑戰的報道是不客觀的。他認為,相反,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貨幣儲備體系的建立是順應金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對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改革的推進和現行秩序的補充和完善。
隨后舉行了本屆年會的第一場主題報告會,來自政府、高校和行業協會的六位中外學者,圍繞會計改革與發展,特別是管理會計主題分別做了精彩的演講。
劉光忠副司長從當前我國會計改革的幾項任務出發,介紹了我國企業會計、管理會計和政府會計的改革。他指出,當前企業會計改革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第二,對準則的體系進行了改進;第三,強化了會計信息的披露。劉光忠副司長認為,企業會計的改革任務尚未完成,當前的重要任務是參與國際準則的制定;與企業會計相比,管理會計的概念框架還是一片空白。我國的管理會計改革主要有四項任務,包括研究制定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管理會計人才建設和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政府會計的改革相對于企業會計而言,也是比較滯后的。盡管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但是政府會計的改革存在如何定義政府的資產和負債、政府會計與現行的預算會計的關系如何處理、政府會計的報告主體如何確定、匯總報告還是合并報告等很多問題。最后,劉光忠副司長提出,我國正在推進的幾項改革迫切需要專家學者提出理論指導,希望與會專家學者要樹立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為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清華大學的于增彪教授以《管理會計理論發展前沿與創新》為題,介紹了國內外管理會計學術研究的前沿動態,并立足于中國管理會計學術與實踐發展的基本現狀,著眼于未來中國管理會計的學術研究方向,構建了中國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框架,提出了“三橫五縱六個會計模塊”。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中國首席代表白俊江做了題為《決策成本法的概念框架——美國管理會計實務研究范例及其對中國研究的啟示》的報告。他以管理會計最新應用研究成果——決策成本法的概念框架為基礎,介紹了管理會計應用研究范式,并就如何推進中國管理會計應用研究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北京大學陸正飛教授從央企“做大容易做強難”這一現象入手,分析了央企投資過度和負債過度的動因。他指出,央企存在著很多系統性問題,應當從央企的激勵機制方面來思考如何解決。當前,國資委對央企業績評價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重視絕對性指標和增長率指標,央企為了迎合國資委的業績評價,容易選擇發展擴張而非內涵發展,結果造成過度投資、過度負債。負債率過高對企業的經營成果、經營風險、市場融資、企業發展和集團形象都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制度和評價體系的缺陷。
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協會(ACCA)代表董煒的演講題目是《大數據時代對財會研究的挑戰與機遇》,在大數據背景下,她和與會專家分享了NIKE公司應用大數據的案例,分析大數據時代對財會學術研究的潛在價值,洞析了大數據時代財會學術研究的機會。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賀穎奇副教授就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與運行問題發表演講。他以企業決策管理與控制的實務結構為依托,定義了管理會計的決策支持與控制的功能領域,探討了企業管理會計實務體系的構建要素與運行機制。
六位專家學者的報告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為今后的會計研究提供了方向。
此外,開幕式上舉行了2013年度會計學優秀論文頒獎儀式,共有18篇優秀論文作者獲獎。
中國會計學會2014學術年會會務組
201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