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中國會計學會環境與資源會計專業委員會2024年學術年會在湖北武漢成功舉辦。本次年會由中國會計學會環境與資源會計專業委員會主辦,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承辦,楷柏財經教育協辦。會議以“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環境與資源會計問題研究”為主題,深入討論了ESG、綠色金融與綠色技術創新、新質生產力發展等熱點話題。
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黨委書記杜國良主持開幕式。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馮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表示新質生產力蘊含著鮮明的綠色特質,引領了循環經濟的創新發展,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會計學的發展歷程中發揮著催化劑和驅動力的關鍵作用。高校要抓好高等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三個關鍵點,打造牢不可破的學術共同體,要推動會計學與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拓寬學術邊界,將更好地為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馮軍致辭
10月19日上午的主旨報告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崔也光教授、蘭州財經大學周一虹教授主持。暨南大學宋獻中教授以“ESG二十年:回顧與展望”為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袁廣達教授以“會計視角的跨界橫向生態補償標準與政策協同”為題,武漢大學李青原教授以“環境管制的實體經濟效應”為題,首創集團原總會計師張軍以“首創環保集團ESG實踐總結與思考”為題,共同為大會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暨南大學宋獻中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袁廣達教授、武漢大學李青原教授、
首創集團原總會計師張軍作主旨報告
10月20日上午的主旨報告由哈爾濱商業大學張勁松教授、武漢紡織大學周磊教授主持。河海大學沈菊琴教授以“水資產存量變動表要素構成、邏輯旨歸及呈現方式”為題,南京理工大學徐光華教授以“企業F-ESG協同發展研究:指數構建與機制探索”為題,北京林業大學張衛民教授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模式及會計問題思考”為題,天津財經大學苑澤明教授以“新型生產要素如何破解‘生產率悖論’——基于數據資產與企業勞動生產率的關系解釋”為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李四海教授以“ESG評級俘獲:來自基金公司持股的證據”為題,向大會報告了研究成果。
河海大學沈菊琴教授、南京理工大學徐光華教授、北京林業大學張衛民教授、
天津財經大學苑澤明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李四海教授作主旨報告
本次年會設立了六個平行論壇,分別圍繞ESG評級與表現(I和II)、環境信息披露與可持續披露準則、碳排放與生態產品價值、公司治理與綠色創新、環境規制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等議題開展研討,44位學者進行了現場匯報,與會專家做出精彩點評。
年會的閉幕式由武漢紡織大學胥朝陽教授主持。暨南大學沈洪濤教授做年會總結,她指出,環境資源會計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至關重要,本次年會所產生的創新成果和寶貴經驗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積極力量。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文貴教授代表下一屆年會承辦單位發言。
會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