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學會2009年七屆二次理事會
簡 報
(第十二期)
中國會計學會七屆二次理事會會務組編
金融危機下企業風險應對與政府政策選擇
在
一、常態財務與危機財務的不同思路
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給我國企業帶來的嚴峻形勢已逐漸顯現。上市公司方面,2008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單季度盈利總額分別為2753億元、2777億元、2270億元和366億元,第四季度是全年業績的低谷,上市公司的利潤拐點已經出現。雖然2009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從環比上看有明顯好轉,但與2008年同期相比,仍有大幅下降。
對于大量非上市中小企業而言,情況更是嚴重。據今年6月12日一個發布會上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透露,有40%的中小企業已經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倒閉,40%的企業目前正在生死線上徘徊,只有20%的企業沒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個數字雖然和工信部部長李毅中3月份透露的截至去年年底中小企業破產者占總數7.5%的比例相去甚遠,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小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總的來說,金融危機還是存在,經濟還沒有完全走出低谷。在危機環境下和常態環境下,理財思路應有所不同。(1)從對風險與收益的態度來看。常態環境下,企業風險管理的重點是對風險與收益的有效權衡,而不是一味地降低風險;在金融危機下,很多企業首要關心的是生存問題,降低風險成為第一要務。(2)從營運的角度看資金周轉問題。常態環境下,企業關注的焦點可能更多地在于盈利的高低;金融危機下,很多企業首要關心的是生存問題,其關注點更多的是現金流短缺。(3)從成本結構上來看。常態環境下,產品固定成本比例的下降或變動成本比例的上升會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關注的焦點是經營風險問題;金融危機下情況可能正好相反,因為源自折舊或攤銷的那一部分固定成本并不減少企業現金流,產品變動成本(大部分為付現成本)比例高的企業面臨的風險可能更大,企業關注的焦點是財務風險問題。可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成本(特別是成本形態)對企業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究竟什么樣的企業更容易生存下來,為什么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市場表現,甚至是不同的命運?物理學中,當一個物體受到外部沖擊時,其所受的損害大小取決于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外部沖擊力的大小;二是該物體的緩沖能力或者彈性大小。可以知道,一個物體的彈性越大,或者說緩沖力越強,當受到外部沖擊時,它所受的損害會越小。類似地,我們認為,在外部環境急劇惡化的情況下,一個企業的最終經濟后果也取決于外部沖擊力大小和企業應對外部沖擊的緩沖能力。
二、金融危機沖擊下的企業風險緩沖機理
金融危機下,我們總體可以將企業所受的外部沖擊歸納為銷售沖擊和現金流沖擊兩種基本類型,前者對應于產品市場,后者對應于融資市場。相應地,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的最終經濟后果主要表現在企業盈利下降和現金流短缺兩個方面。
(一)產品市場沖擊下的企業風險緩沖機制
針對產品市場沖擊下的企業風險緩沖機制,我們可以用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原理來解釋。在“外部產品市場變化→企業銷售收入變化→息稅前利潤變化→每股收益變化”的這一邏輯鏈條中,產品市場變化屬于“外部沖擊”,而“每股收益變化”則是最終的經濟后果,而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體現了企業內在的緩沖能力。當產品市場沖擊導致銷售收入下降時,杠桿系數越高的企業,盈利(每股收益)的下降幅度越大,說明企業越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緩沖能力越差。
(二)融資市場沖擊下的企業風險緩沖能力
針對融資市場沖擊下的企業緩沖能力,我們可以從資金需求彈性和資金供給能力兩方面分析。資金需求彈性方面,固定性付現成本的比例成為最關鍵的因素。固定付現成本比例越大,資金需求彈性越小,企業根據外部融資市場的緊縮相應地縮減現金支出的難度就越大,企業的緩沖能力就越差。資金供給能力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機下,資產流動性越強、資產可抵押性越強、凈財富越多的企業的融資能力可能更強;相反,資產專用性越高、負債比率越高、無形資產比重越高的企業融資能力差,其風險緩沖能力更差。
在我國,除了上述影響企業風險緩沖能力的因素外,還有制度與環境因素。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取得資金相對容易;產業扶持的行業也更容易獲得資金。
三、政府政策選擇:降低外部沖擊
如果說,金融危機下企業的主要著眼點在于提升自身的緩沖能力,那么,政府政策制定應針對產品市場和融資市場兩方面降低外部對企業的沖擊。
(一)正確界定政府功能,合理選擇政府投資領域
要充分發揮經濟運行體系自身的造血功能,切忌過分夸大政府直接投資的作用。(1)確保政府投資的合理導向,轉“危”為“機”。 此次危機給我國帶來巨大困難,但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以金融危機為契機,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2)合理選擇具體投資領域。在具體投資領域的選擇上應考慮以下幾個的因素:一是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充分關注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高科技發展等領域。二是考慮在國內產業鏈條相對較長的領域。產業鏈越長,當加大對終端產品的需求時,投資拉動效果將會越顯著。三是充分考慮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就業。
(二)確保稅收減免有效刺激需求
我們認為,為使稅收減免有效刺激需求,可以考慮將該政策與消費券結合使用,即企業仍全額交稅,政府以納稅額的一定比例向企業返還消費券,企業再以這些消費券作為工資的一部分發放給工人。為了促使這一政策的有效實施,可以通過相關措施鼓勵消費,例如:消費券溢價(以更多的消費券代替現金)、稅收優惠(消費券工資部分稅率更低)等。
(三)鼓勵企業打包貸款
中小企業有兩個基本特征導致其難以從銀行取得貸款。一是經營風險大,導致銀行放款風險大;二是規模小,導致銀行放款成本高。所以,應當鼓勵企業打包貸款。企業打包貸款是指多家企業以某種形式組成聯盟,向銀行申請貸款并互為擔保;獲得貸款后,再根據事前協議對貸款進行分配。企業打包貸款一方面使貸款規模更大,有效降低銀行的放貸成本,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降低放貸風險,這不僅是因為聯盟企業間的相互擔保和監督,而且組成聯盟后能夠有效分散風險。
(四)成立中小企業貸款基金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以財政資金或以發行地方債取得的資金設立中小企業貸款基金,根據市場效率原則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為更好地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在設立中小企業貸款基金的方式上,地方政府還可以聯合機構投資者,共同出資成立。這樣既可以有效擴大基金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融資,又能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優勢,提高貸款發放效率。實施中,政府可以提供優惠措施加以保障。如政府出資部分少享甚至在特殊時期不享利潤;向機構投資者提供稅收優惠等。
(五)促進企業資金周轉
鼓勵企業應收賬款轉讓,發揮應收賬款轉讓能使企業及時回籠資金的優點;進一步開放擔保行業,鼓勵擔保公司展開業務,即債權人以所持有的債權,在擔保公司的擔保下從銀行獲得資金,這有利于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專業能力促使資金加速流轉。
(根據記錄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本次會計學會理事會會務組聯絡處:江西飯店8142、8138房間
中國會計學會七屆二次理事會會務組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江西省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郵政編碼:330013 聯系電話:0791-381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