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27年。擔任會計學國際教學團隊主持人,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三等獎、西南財經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四川省社會科學界優秀成果獎等。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審計署科研項目;在《會計研究》、《審計研究》、《經濟研究》等重點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代表性論文及著作:《公允價值與股市過度反應——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高管薪酬公平性問題研究——基于綜合理論分析的量化思考》、《現代企業制度與現代會計和現代審計有關問題的探討》等。
入選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獲資助后擬開展的項目:審計理論創新發展研究——基于受托經濟責任觀視角的探索。
蔡春: 回到‘原點’再出發——對審計基本規定性的再認識與再探討
——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會計名家學術報告舉行
2016年5月26日,“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和“會計名家學術報告”在中國海洋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財政部會計名家培養工程入選者蔡春教授和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財政部會計名家培養工程入選者王竹泉教授在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做了演講。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財政部會計名家培養工程入選者謝志華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財政部會計名家培養工程入選者張俊瑞教授主講會計名家學術報告。
本次活動由中國會計學會、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由中國海洋大學會計碩士教育中心、管理學院會計學系、中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中心承辦。來自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的350余名師生到場聆聽講座。
學校會計碩士教育中心副主任孫建強主持了“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蔡春以“回到‘原點’再出發——對審計基本規定性的再認識與再探討”為題展開演講。蔡春從許小年批評經濟學界和政策制定部門缺乏常識說起,引申到審計學界。他提出在審計圈里,審計的基本規定性有被遺忘、被誤解、被錯用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蔡春從審計基本理論研究的需要、審計學科發展的需要和審計職業化發展與推進的需要三個角度提出重新認識審計的基本規定性極端重要。
王竹泉演講的題目是“資金管理創新的理念與框架”,這一主題以資金活動性質為切入點,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重新分類,并以此構建資金管理的新框架。王竹泉就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反映情況指出傳統經濟活動分類的缺陷,提出按資金活動性質將企業經濟活動分為營業活動與籌資活動,并以此構建資金管理新框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財務分析新框架,對資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資金效率分析體系的重構以及營運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創新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提出商業模式創新、管理體制創新、金融創新等資金管理創新路徑。
王竹泉還主持了“會計名家學術報告”。謝志華進行了題為“管理會計的現狀與發展”的講座,這一主題關注現有財務報表存在的缺陷、管理會計中對利潤和預算的新的理解,并由此創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因果關系鏈的財務報告體系”,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謝志華指出,現有的管理會計存在報告過去而不是未來、只披露結果不披露原因等六大缺陷,影響了會計報表的決策有用性。基于此,謝志華提出了從收益費用觀向資產負債觀的轉變,提出了對于利潤和預算的具有創新性的觀點,并由此提出了“基于因果關系鏈的財務報告體系”,指出三大報表之間應有因果關系而非簡單的勾稽關系,并提出了在報表中的穩定性概念及其在利潤、現金流入、現金流出方面的詳細詮釋。
張俊瑞以“會計研究與兩岸四地會計研究國際化”為題,從中國大陸會計研究的演變、兩岸四地會計研究國際化以及我國會計研究的現狀與思考三個方面展開。張俊瑞從科學研究與會計研究的比較入手介紹了會計研究的思路,進而詳細講解了基于會計信息流程的會計研究內容以及中國大陸會計研究階段及特征。隨后,張俊瑞以UTD-24、FT-45、其他A類等三個不同層次的期刊為樣本,對2000年至2015年兩岸四地學者在上述期刊中的論文發表情況進行了統計,全面分析了近幾年會計研究的熱點、變化趨勢以及中國本土會計問題的研究視角和研究內容等問題,為未來學者們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名家講堂
蔡春教授 “審計目標與舞弊防控關系的再思考”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UxMTQyNzQ0M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