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忠,從教30年。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財政部科研項目;在《會計研究》等重點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代表性論文及著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面臨的挑戰與思考》、《會計數字游戲:美國十大財務舞弊案例剖析》、《公允價值會計:面向21世紀的計量模式》等。
入選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獲資助后擬開展的項目:重構財務會計理論體系:基于公允價值計量的影響分析。
黃世忠:財務報表分析新思維
——首期會計名家培養對象授課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培訓班
2014年7月學術類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集中培訓期間,首期“會計名家培訓工程”入選者參與領軍人才培養工作。北京大學教授陸正飛、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黃世忠、中山大學教授魏明海受邀為培訓班授課。作為落實會計名家培養方案的一項重要內容,受邀專家非常重視這次活動的安排,他們精心準備,與參加培訓的學術班學員共同交流,分享教學與科研的經驗和體會,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黃世忠教授則以“財務報表分析新思維”為題,就GDP的真相、數字的腐敗和基于戰略的報表分析新思維等問題展開講解。以豐富的案例示范了如何用會計的思維去理解周遭的經濟現象和經濟數據,如何通過嚴謹的學術工作和有趣的形式,影響會計外的領域,同時分享了自己追蹤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前沿和熱點問題的經驗和體會。黃教授始終關注會計領域的最新動態,不斷探索研究會計問題,為中國會計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并用他的研究影響會計以外的領域,其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給學員們以莫大的鞭策和激勵。
◆令人印象深刻的會計名家。這是我第一次聽黃世忠教授講課,他的授課內容和觀點完全吸引住了我。長久以來,我心中一個最大的疑惑是會計學到底有沒有拿得出手的理論體系,會計學如何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廣袤天地中立足,進而贏得廣泛的認同和尊重。黃老師的授課,促使我思考:原來會計學科的出路,并不在于埋首于學科的小天地里,固步自封地鉆研著各種會計技術,而是要“兼容并包”地吸收宏觀經濟、戰略管理等經濟學、管理學其他細分門類的專業知識,從中拓展會計的理論基礎,也令會計的決策功能、管理功能得到更寬的用武之地。所以,黃老師的財務報表分析,真的是“盛名之下,其實也副” 。題曰新思維,其中果真蘊含著許多新思想、新視角、新觀點與新結論。一個優秀的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報表,進而學會解讀報表,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服務于決策以及決策后的管理工作,絕非淺嘗輒止和就事論事,而應該上知國情、下知市場,將國民經濟形勢、政府的決策與后果同企業的決策與市場競爭的后果,一以貫之,從而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理論體系,也為會計學科的發展引入源頭活水。
(學術五期 戴璐)
2014年12月7日,中國會計學會、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的“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在暨南大學隆重舉行,由會計名家培養工程首批入選者、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家會計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會計系黃世忠教授主講。
黃世忠教授講座的題目是“國際財務報告——動態與趨勢”。報告從IFRS和IASB組織結構入手,高屋建瓴地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行了概述,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八大趨勢進行了細致講解,包括從FASB轉向ASAF、從規則導向轉向原則導向、從歷史成本模式轉向公允價值模式、從利潤表觀轉向資產負債表觀、從反映過去轉向預測未來等。
報告中,黃世忠教授還就這些發展趨勢對典型企業案例進行了點評,比如以“BAT”為例,主張整合決定成敗的觀點,提出要實現從縱向供應鏈整合到橫向供應鏈,再到網絡生態鏈整合的思想,旗幟鮮明地指出,以互聯網平臺整合資源為特征的商業模式創新是財務管理轉型的關鍵點,應當將互聯思維植入財務轉型。
在對發展的趨勢講解過程中,黃世忠教授還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15個重大研究項目進行了介紹,特別提到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由中國會計學者努力推動下設立。最后,黃世忠教授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優先項目和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六大焦點進行的全面講解。黃世忠教授對國際財務報告動態的講解、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以及財務管理轉型的觀點等,都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和反響。
本場“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全程持續兩個半小時,期間安排了半小時的問答與交流環節,現場師生、實務界代表爭相向黃世忠教授求教,黃世忠的解答理論和實務兼顧,引導與會者從更深的層次和更高的高度思考會計、財務問題,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260余位來自廣州各高校的師生和實務界代表聆聽了本次講座。與會者紛紛表示,“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為廣大MPAcc師生、實務界人士提供了一個和會計名家面對面交流的好機會,讓大家能夠接觸到會計研究最前沿的動態,極大地拓展了視野,提升了思考問題的層次。我們一定要立足自身,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有機結合,培養開闊的視野,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完成好會計教育與會計實務工作,推動會計事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