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論文摘要:
會計信息對社會資源配置與利益分配具有重大影響,而會計信息產權則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會計信息的生產與分配。但現有文獻對會計信息產權問題的研究分散在幾個相互獨立的領域,缺乏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不夠透徹深入。理論研究上的這一缺陷,導致會計實踐缺乏針對性與預見性,從而陷入了“危機—反應”式的循環調整過程中,且對實務中暴露出的某些問題缺乏有力的應對措施。因此,無論對理論還是實務而言,對會計信息產權分析框架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建立一個統一的會計信息產權經濟分析框架,以解決上述理論與實務問題。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論與新制度經濟學基礎上,并綜合運用了文獻研究法、定性分析法與實證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對資源投入與會計信息以及會計信息屬性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考察,并結合實際對會計信息產權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重新界定后的會計信息產權概念,包含兩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組成部分,即會計信息產權制度與會計信息屬性配置。在此基礎上,本文在交易費用為零和為正的條件下,分別對研究對象的上述兩個組成部分展開了研究。其中,交易費用為零情形下的分析不具有現實性,但可以作為存在交易費用情形下的會計信息產權分析的參照系,正如坐標系中的原點一樣,而交易費用為正情形下的分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當交易費用為零時,正如新制度經濟學基本理論所言,會計信息產權制度對會計信息屬性的均衡配置不具有相關性,而會計信息屬性配置分析則與傳統一般均衡理論一致。在會計理論體系中,與零交易費用情形下的經濟分析相對應的學說為真實收益學說。
當交易費用為正時,正如經濟學基本假設所言,會計信息產權研究統一于財富最大化假說。在現實世界中,環境變化引起會計信息屬性相對價格的變動,并引起合約方人數與地理距離等一系列變量的變動,從而導致交易費用擴張。為了追求自身財富最大化,利益相關者有動力調整會計信息的屬性均衡配置,這一調整將涉及對收益、生產成本與交易費用的權衡。由于不同的會計信息產權制度內含了一定的交易費用結構,因此會計信息產權制度將對會計信息屬性均衡產生重要影響,利益相關者在調整會計信息屬性均衡配置的同時,有動力對會計信息產權制度進行調整,于是發生了會計信息產權制度變遷。顯然,會計信息產權制度的靜態優化與動態變遷,本質上都源于財富最大化目標,而一定的會計信息產權制度則成為形成某一會計信息屬性均衡的重要基礎。
本文內容即按照上述邏輯思路展開。除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