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論文摘要:
截止目前,學者們對虧損上市公司相關問題的探討大多數集中在對其虧損原因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和方法的研究上,涉及虧損上市公司價值評估問題的研究卻很少。年報虧損是否就意味著上市公司的股價下跌呢?會計盈余是否能夠反映虧損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呢?虧損公司的價值內涵究竟是指什么呢?虧損的持續性、年報披露的各種題材事件會對虧損上市公司的價值產生影響嗎?如果會,其影響機理又是怎么樣的呢?國外有學者對此類問題的回答給出了一些解釋,如放棄期權理論、調整期權理論、違約期權理論等,然而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太成熟,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和行政干預,這些理論是否能夠適應于國內的資本市場?如果不能,又該如何去評估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的價值呢?本文正是帶著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對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的財務價值驅動因素展開了深入研究。筆者認為投資者之所以愿意承擔虧損股較其他股票更高的風險,是因為虧損股存在巨大的潛在價值,由于各種題材面因素的存在,一旦時機成熟,虧損上市公司很有可能會發生從烏鴉到鳳凰的“蛻變”,從而給投資者帶來巨額收益。因此,本文基于虧損類型的細分,運用投資者預期理論、財務價值評估理論分析和探討了各類虧損上市公司的財務價值驅動因素,并對各驅動因素對不同類型虧損上市公司財務價值的影響機理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最后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