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股權結構,股權構成,股權集中度,綜合績效,主成分分析法
會議論文摘要:
2005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啟動股權分置試點工作,開啟了中國政府決策者從制度層面解決中國資本市場歷史遺留問題的新局面。然而是否只要實行了“全流通”和“國有股減持”就一定能夠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呢?答案是否定的。發達國家成功的公司治理經驗表明,集中股權與對投資者利益的法律保護是構建一個有效的公司治理體系所必須的二元素。股權結構與治理績效之間的關系是相當復雜的,需要作進一步的理論探討。
我國資本市場歷史發展原因而形成的國有股一股獨大、股權分置等特殊股權結構被認為是造成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缺失、績效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我國特殊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是否有相關性,有怎樣的相關性?弄清楚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發現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的缺陷,也能夠為改進公司治理、優化我國股權結構、提升公司績效提供有益建議。因此本文在中國現有資本市場上探討股權結構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以探討我國股權結構治理效應。
本文在現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了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處,進一步分析了股權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機制;以我國現階段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擇2001--2005年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運用描述性統計、平均數據橫截面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數量分析方法,利用各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股權數據、財務數據及其他相關資料,從主成分分析入手,把衡量上市公司業績四個方面的11個相關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據各成分的貢獻率構造了衡量上市公司的綜合業績指標H。在此基礎上,進而分析綜合業績指標H與股權結構的兩個方面股權構成和股權集中度的相關性。
實證結果表明不同的股權構成和股權集中度對公司綜合績效的影響不盡相同。本文最后根據前面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結果,結合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歷程和目前公司治理環境、治理機制的特點,對我國股權結構的優化提出了政策和建議。